农民工外出的文化解释——一个安徽村庄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一个村庄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民的外出务工在相当程度上是农村社会和文化及其变化的结果。造成今天农民普遍性的外出务工,与中国当今农村社会文化的改变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是农业地位的衰落,在农民工的生活和观念中,农业已经成为一个边缘化的角色。其次,对农民的务工情况和外出收入的调查后发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艰辛和一些人外出收入低下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农民工外出原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待在农村,而要选择外出务工?因此,本文关注的第三个问题便是农村的社会文化及其变化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原有的文化逻辑在农民工的外出原因上,虽然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经历了解放后国家力量的洗礼之后,农村的社会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的冲击下,更加显得脆弱不堪。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外出成为农民寻找新的表达空间和方式,其结果导致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普遍化情形。所以,最后笔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如何建设农村的社会和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政府已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切需要环境政策的创
越界建筑问题由来已久,在现实中亦不鲜见。在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土地利用关系日益复杂的现实背景下,越界建筑民法规则对于贯彻物权效率原则、完善土地相邻关系规则体系更起到
为应对各类高科技、组织化犯罪,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正式赋予技术侦查材料以证据资格。技术侦查证据也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正式出现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以来,我国司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