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及护理评估指标,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意识状态,生活能力,自理能力状态改变。探讨可能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以期在临床上为病人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l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初发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290例,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24例,男/女比例为1.34:1。根据CT扫描和MRI扫描确定肿瘤边界,经手术切除病灶,切除病变送检病理。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省份、职业、婚姻状况、民族、住院天数),临床诊疗资料(肿瘤位置、肿瘤分类、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手术级别、麻醉分级、麻醉方式),护理评估资料(入院方式、意识状态、皮肤状态、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安全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意识状态、皮肤状态、进食能力、进食方式、活动能力、排尿情况、排便情况、自理能力、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指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分布,男性166例(57%),女性124例(43%),男/女比例为1.34:1,男多于女;年龄分布,50岁和60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患者137例(47.3%);住院时间分布,平均住院天数为21.87±12.00天,15~21天出院患者最多,119例(41.0%),其次是≤14天出院,65例(22.4%),28天之内出院的患者为234例(83.8%)。2、临床诊疗情况胶质瘤位于大脑最多234例(80.7%),其中额叶所占例数最高,123例(42.4%)。其次是颞叶,53例(18.3%);手术切除术式,多为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248例(85.5%);手术级别,3级手术最多,240例(82.8%);麻醉方式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分级,2级最多,228例(78.6%);病理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所占比例最高,140例(48.3%);WHO分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84例(29%),Ⅰ级3例(1%),Ⅱ级81例(28%),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06例(71%)Ⅲ级58例(20%),Ⅳ级148例(51%)。3、意识状态患者术后模糊及昏迷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皮肤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能力术后协助进食及吞咽功能障碍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鼻饲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尿及排便情况,较手术前无差异(P>0.05)。6、自理能力术后患者部分依赖及完全依赖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压疮风险评估术后患者发生压疮风险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术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风险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90例胶质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34:1,男多于女;多发于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占47.3%;平均住院天数为21.87±12.00天。2.本组病例中,胶质瘤患者肿瘤主要位于大脑额叶占42.4%,术后病理诊断主要为胶质母细胞瘤占48.3%。3.本组病例中胶质瘤患者术后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进食方式、自理能力、压疮风险及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结果比术前变差,术后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