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三吾(1313年~?),名如孙或昆孙,字三吾,又字坦甫,湖南茶陵腰坡人(今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腰坡镇),性情慷慨,不设城府,晚年自号坦坦翁,元至正丁亥(1347)举人。元末茶陵沦陷后,避兵广西,被礼聘为静江教授,屡迁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初始归茶陵,洪武十八年(1385)受举荐入朝,拜左春坊左赞善,后升翰林学士,在朝十余年间,几经生死。洪武三十年(1398),以科考舞弊戍边,不久后得赐释放,后终老于家。洪武年间,许多礼法制度皆出其手,在元末明初文坛名噪一时,在朝与汪睿、朱善并称“三老”,朝参则列众侍卫前,宴飨则赐座殿中,并赏赐以朝鲜玳瑁笔,有《书传会选》、《孟子节文》、《坦斋刘先生文集》等传世。 刘三吾出生和成长所在地—茶陵,有着“进士之乡”的美誉。这里山清水秀、书院林立,读书仕进成风。东与江西庐陵交界,西据南宋周敦颐讲学著书之地不远,思想方面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诗文方面师法先秦诸子和韩柳。作诗往往不暇锤炼,粗豪而富真气,凭吊故国山河和感时书事的作品,风格沉郁悲凉,感情充沛真挚,堪称“史诗”。自明清以来,有不少文学评论行家对刘三吾的作品进行了点评,然而都只是片言自语,犹蜻蜓点水,不够充分深入,而关于刘三吾本人的研究也不成规模,许多书本关于刘三吾的传记资料都是自成一家,错漏百出。因此,对刘三吾生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以刘三吾及其文集《坦斋刘先生文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先从刘三吾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再对刘的家世和生平进行梳理,接着摘述其生平著述情况,着重对《坦斋刘先生文集》的各个版本进行阐述,然后在对文集校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散文和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并作出适当评价。校注以明万历六年(1578年)韩城贾缘知茶陵州时刻本为底本(本论文所用底本辑自《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九十九册),参校以《湖南文征》、《明文衡》、《沅湘耆旧集》、《全明诗》、《明词刊刻》。先对《坦斋刘先生文集》进行断句标点,然后就其中的疑难字词、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等现象作出确切详尽的注解和分析,尽量减少错讹和遗漏。 文章后尾附文部分,首先是各种大型书籍上记录的刘三吾传记,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刘三吾资料。其次是从校本和州府志中搜录出来的各本《坦斋集》的序、跋,在目录书辅助范围之外帮助了解版本刻录情况。最后是校本中辑录的补文,计115篇,其中文19篇,诗89首,诗余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