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司现金流量“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决策对公司的融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有重大的影响,是公司获取持续发展现金流的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伴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日渐分离,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可能会优先基于个人利益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行人为干预,最终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对投资效率而言,极易受到审计质量与产权性质的影响。一方面,根据现代审计理论,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较强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独立于公司之外对上市公司投资活动进行监督,防止上市公司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根据产权理论,产权性质不同的经济组织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其公有产权性质的原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较高,管理者可能会基于私人利益产生投资过度行为。非国有上市公司由于融资环节会受到信誉担保等诸多限制,导致其缺乏丰富的现金流进行投资活动,产生投资不足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出具审计意见,最终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鉴于二者在公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应当研究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质量、产权性质、公司投资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投资、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产权理论,系统地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审计质量、产权性质与投资效率间的关系。选取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引入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投资过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投资不足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审计质量在国有上市公司对投资过度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审计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资不足行为的发生但作用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上市公司应当注重审计质量及产权性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引导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放宽融资约束、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提高审计质量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