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4基因多态性及甲基化与家兔屠宰性能的关联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4)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TGF-β)的重要成员之一,是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生长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尤其是在动物骨组织的形成、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鉴于BMP-4具有的这些重要功能,本试验以BMP-4基因作为影响家兔生产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检测BMP-4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并与生产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探讨BM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对BMP-4是否可以作为家兔生产性状的标记基因提供一定的依据。1.本研究扩增了家兔BMP-4基因全长CDS序列,通过与GenBank中人、小鼠、大鼠、牛、山羊、野猪序列的比对,发现其同源性分别为94.5%、91.2%、91.2%、93.7%、93.9%、93.7%,说明BMP-4虽然在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但也存在种属特异性。本研究对不同家兔群体BMP-4基因全长CDS区域进行了多态性检测,于BMP4.2-1座位上发现G229C突变,该位点位于编码区内,但并未造成氨基酸的改变(均为丙氨酸)。本研究中仅检测到2种基因型(野生型和杂合型),且杂合型仅检测到3个样本,说明该座位多态信息含量很低,群体整齐度很高。其他座位未检测出多态位点。这可能是由于BMP-4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长期的选育工作对其影响不大。2.本研究采用MSP方法检测、统计并分析了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以及这两个品种的正反交群体4个群体共80个个体BMP-4基因启动子部分CpG甲基化情况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系,发现该基因启动子有甲基化的发生,但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并未在表型上表现出来,甲基化的差异不能与屠宰性状的测定结果完全匹配,推测可能与特异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有关。在MSP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SP方法检测、统计并分析了BMP-4基因启动子部分CpG岛CpG位点的甲基化状况,发现福建黄兔样本在所扩增CpG岛上第5个CpG位点表现为甲基化,而其他3个群体的样本表现为非甲基化。该位点处存在一个ADRl结合位点(CGAGC)和一个RAF结合位点(CCGA)。当该位点发生甲基化,可能RAF口Spl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BMP-4基因的表达水平;当该位点发生去甲基化时,Spl和RAF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促进BMP-4基因的表达。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和13个中外猪种(群)的AFLP多态性进行了研究。脂肪沉积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前脂肪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向脂肪细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场废弃物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包括畜禽粪便污染及臭气污染。目前,对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粪便排出后的治理,主要通过堆肥技术,添加一些吸附剂,微生物菌剂,尽快实现固体粪便无害化并资源化,减少臭气污染;另一种就是从畜禽粪便排出源头治理,主要通过饲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提高畜禽消化率,减少有害微生物在胃肠道中的定植,减少H2S、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