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快速处理能力是反映一个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快速发展和地震自动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大提升了地震快速处理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逐渐增强,地震预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全国近千个台站的实时监测数据为实现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快速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升我国的地震自动化处理能力,加快我国的地震处理速度,为建设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积累技术和经验。为了实现地震的快速处理,引入和提出了EDT曲线相交定位法、实时仿真确定近震震级ML、初至到时组合最优定位法和用P波初至部分确定大地震矩震级四种地震快速处理方法,并重点对EDT曲线相交定位法和初至到时组合最优定位法进行了研究。应用四种地震快速处理方法,研制出中国大陆地震自动处理系统和全球大地震自动处理系统。两套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结果表明,其对中国大陆地震和全球大地震的自动处理速度快、精度较高,基本达到了实用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考虑到现阶段自动定位的需求,对MAXI(The Maximum IntersectionMethod)定位方法做了简化,提出了EDT(Equal differential time)曲线相交定位法。对EDT曲线相交定位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网内地震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对网缘和网外地震定位结果不稳定。该方法能有效排除少数误差较大初至到时的影响,这一优点使得该方法适合应用于自动定位。(2)为适应全球大尺度自动定位需求,提出了初至到时组合最优定位方法,确定了“先到时残差、再台站布局、最后再到时残差”的挑选最优初至到时组合原则。结果表明本方法稳定性高,能够对全球尺度的大地震进行自动定位。(3)引入金星等人发展的用宽频带速度记录实时仿真DD-1位移记录的方法,用来确定近震震级ML;引入Tsuboi等人发展用P波初至部分确定大地震矩震级的方法,用来确定全球大地震的震级。对两种快速确定震级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4)应用以上四种方法的研究成果,研制出中国大陆地震自动处理系统和全球大地震自动处理系统。对两套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的结果分别和人工分析结果及美国NEIC(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EDT曲线相交定位法对中国大陆地震进行自动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用宽频带速度记录实时仿真DD-1位移记录确定近震震级可以得到较好的ML初值;应用初至到时组合最优定位法对全球发生的大地震进行自动定位,能够得到较好的参考震中:用初至后P波段初始部分的波形实时确定全球大地震的矩震级,经校正后得到的Mwp和NEIC地震目录的矩震级Mw对比,差异较小。两套自动处理系统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地震快速处理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加快地震信息发布、政府紧急响应与救灾、公众信息服务和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有较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