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表面约束流道内的磨粒群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化表面约束流道内的磨粒群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对于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充分了解磨粒群的运动规律情况下,可进一步探讨磨粒流流型的调控方法,以适应不同加工环境的需要。针对不同磨粒浓度下相间作用力不同、磨粒群运动难以观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磨粒群分布特征的研究方法;对软性磨粒流的磨粒群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证明了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主要工作如下:1.从液固两相流和湍流模型两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单颗粒动力学模型,之后全面分析了低浓度时和高浓度时液固两相的运动和受力,并研究了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适合于低浓度和高浓度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物理模型进行了描述。2.针对不同浓度的软性磨粒流,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了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的两相流动力学基本模型,并结合可实现k ?ε湍流模型对V型纹理半环形截面流道内的软性磨粒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V型纹理半环形截面流道内及近壁区软性磨粒流的速度场、磨粒群分布规律等参数特征。3.针对低浓度的软性磨粒流进行了磨粒运动模式和湍流扩散模型的研究,采用离散相随机游走模型和速度调控的方式,实现了V型纹理矩形截面流道内磨粒群运动状况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磨粒群的运动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证明了软性磨粒流流动已达湍流状态。4.基于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系统,搭建了磨粒群运动观测装置,对磨粒群运动进行了观测,采用互相关技术匹配图像粒子对的方法,得到了磨粒群的运动特性和涡量特性,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根据观测实验,设计了V型纹理矩形截面约束流道,进行了实际工件的加工实验,验证了观测实验的正确性。5.应用分形理论,结合图像处理技术,采用计盒维数法对约束流道内磨粒群的分布进行了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约束流道内磨粒群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说明软性磨粒流流动已达湍流状态,从根本上证明了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及丰富软性磨粒流精密光整加工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技术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广西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工作已有一年余,商贸合作是一项简单而又基础性的合作,是原始而又现代化的合作,如何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对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发展的必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理论研究方面仍不能满足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开发,尤其是对其作用水平荷载时的抗侧性能分析。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预
初创企业孵化器诞生至今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其帮助初创企业成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盘活地区经济活力、增加地区就业率的作用已经在世界各国获得实践的证明。我国的初创
以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配制成添加0.0%(对照饲料)和0.5%(试验饲料)谷氨酰胺二肽(Ala-Gln)的等氮等能(35%CP、17KJ/g)的饲料,采用五种不同的投喂方式(Ⅰ组连续8周投喂对照
采用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源活性屏离子渗氮技术,对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表征改性前后AISI 304奥氏体不锈
在制造技术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希望能利用难切削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的固有特性来实现复杂、高强度、高硬度、优良的耐磨耐热特性等工艺需求。所以对难切削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纤维帽
李欣复教授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的《形象思维史稿》是一部填补了我国形象思维研究空白的专著。钱学森先生在序言中对这本书总的评价是“对文艺思维研究是大有贡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某一类别的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宣泄的方式。不
对员工进行基于胜任力概念的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为企业的人员选聘、任用、调配及培训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依据。文章介绍胜任力特征在构建人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