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绣花鞋》文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家张宝瑞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悬疑小说的“开山鼻祖”。“文革”时期,以手抄本形式传播于众多读者当中,“文革”结束后,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与欣赏水平的提高,相继以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形式发行出版,《一只绣花鞋》最终登上银屏,以影视剧的形式与读者见面。作品《一只绣花鞋》的成功不仅在于,以手抄本形式传播于“文革”时期,满足了特殊年代里,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充实了当时读者空虚的精神世界。其文学价值更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文学理念,作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大众传播载体的发展、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读者的阅读需求的变化,扩充文本内容,并且通过纸介、电视等不同载体进行传播。梳理《一只绣花鞋》的出版脉络、研究作品的传播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读者和受众的接受情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共分作三章,第一章研究《一只绣花鞋》版本的流变,作者搜集整理了《一只绣花鞋》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各种版本,并加以整理,梳理出作品从创作到再版较为清晰的脉络。其中对手抄版本、点评版本、绘画板本等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第二章研究《一只绣花鞋》的传播过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纵向梳理了作品的传播过程。第三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了《一只绣花鞋》的读者接受,将读者接受研究分作三个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读者接受研究、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读者接受研究、新时期(2001-2016)读者接受研究。《一只绣花鞋》之所以能在“文革”时期成稿,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并且能在新时期出版发行,拍成影视剧搬上银幕,无不体现其独具的文学价值以及对于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发迹变泰”剧属于元杂剧的小众题材,学术界对元杂剧的公案戏、才子佳人戏、爱情戏及神仙道化剧关注较多,而对发迹变泰剧的关注则较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发迹变泰故
为什么老奶奶说香山“香炉峰”没有557米呢?用同样的方法测得老奶奶家的高度是126米,老奶奶认为的香山高度从哪里测量呢?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对植物发育、抗逆及信号传导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在葫芦科作物中更为深入地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发掘更多
<正>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 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国民经济发 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实行规范管理,促 使其健康、
期刊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胎膜早破产妇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性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分组,
一切文学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任何作家对世界的反映都打上时代的烙印。王蒙小说鲜明地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流变,通过对其创作的梳理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后发现传统观点
为适应以现代飞机为代表的复杂产品对制造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需求,综合生产数据和制造知识两类信息处理,提出了全三维模型驱动的智能制造模式。建立了全三维设计和制造模型数字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沙湾县强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又一长寿作家,她近八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在小说、散文、戏剧、学术研究和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她受到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最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