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成了各地政府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战略,因此也形成了城市周围农村人口铺天盖地向城市涌进的现象。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使城市人口陡增,既增加了城市劳动力,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问题。但城市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对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注意不够,或者有所重视但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他们在入城后的职业分布问题、社会地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生活居住问题等等,这关系到城市管理的完善和社会公平的体现,更关系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2004 年,中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那就是建立和谐社会,这是在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过程中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不协调采取的具有预见性的战略措施。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们总体上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工资收入低下,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没有保障,政治权利无法正常行使,这些处境使他们日益被边缘化,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欣欣向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协调音符。重庆主城区外来农村务工人员数量大,分布广,是重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重视和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规划和改善他们的职业发展生涯,将对重庆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对科学解决“三农”问题,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重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期,和谐的经济结构、和谐的社会局面、和谐的文化环境都对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催化作用。而要实现重庆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农村移民问题,重视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里的生存状态,做到利益城乡兼顾,推进城乡平等,促进城乡融合,积极引导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向市民的转变,实现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转移,有力推进城市化战略。本篇论文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基础上,对重庆市主城区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管理对策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