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变化莫测的天气,如果没有及时全面的信息传递将影响着人们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地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一系列极端天气和灾害性事件频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受到威胁。中国是气象灾害大国,也是气象资源大国,天气、环境对国家生产生活安排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气象新闻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对气象新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气象新闻承担着信息服务、社会预警、引导舆论、整合社会心理的功能和作用。在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传播手段的革新下,气象新闻的工作与宣传面临着全新的形势。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气象媒体对于新闻生产的可视化实践就是其应对新形势的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气象新闻行业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国气象报社内8位新闻编辑的深度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试图揭示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气象新闻媒体是如何在理念与业务上向“全媒体”气象新闻生产模式转型的,以及揭示并解释潜藏在气象新闻可视化生产实践中的“传统型编辑与视觉型编辑”“媒体领导层与可视化团队”“媒体到全媒体”等关系间的合作、矛盾与冲突及其原因。本研究发现,在气象新闻生产的可视化业务层面,“直观”“美观”“合适”是编辑考量的首要因素。这种考量无形中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并且在组织内部,新闻性理念和视觉性理念构成了新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冲突,共同语言的缺失使得沟通成本上升,突出视觉表现力的个体试图“说服”崇尚新闻本身力量而不注重形式的个体,矛盾在无形中存在;注重视觉效果的传统气象新闻的生产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范式”转而向另一种注重质量和“客户”满意程度的“产品范式”转变。不仅是气象新闻领域、我国众多行业新闻都开始了可视化新闻生产的道路探索,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被行业新闻工作者青睐。但是可视化新闻技术也存在着技术崇拜、忽视新闻属性、视觉表达冗余等负面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可视化新闻技术服务行业新闻是本研究想要更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本研究结合在中国气象报社的实际观察情况,也试图回答行业新闻内可视化新闻生产的现状一角,为其他行业的可视化新闻生产探索提供可以参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