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数据建模技术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分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在内的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且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正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和杠杆。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以及探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探讨如何为城镇居民构建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出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空间计量经济学和居民消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同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行分析。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面,结合居民消费理论,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随时间变化情况、区域分布情况,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与我国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率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并探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其次,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集聚模式。同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滞后模型,探讨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储蓄量及人口抚养比三个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以及省际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储蓄量以及人口抚养比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影响显著,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趋于聚集,区域消费群的形成,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对策建议,为充分发挥区域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溢出效应,应不断完善居民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机制,减小城镇居民由于预防性动机而持有货币的需求,解决城镇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打破省际间的行政壁垒,从而不断调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将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普遍贫困的局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陕西省面临着严峻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
信用保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已有相当普遍的应用。但它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对大多数人士来说仍很陌生,相关的研究开展得也很少。鉴于信用保险的功能机制能够对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