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自然资源之一,对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重金属引起的相关的新兴环境问题,显著的增加了人们对于在工业区附近的农田土壤质量的关注。农田土壤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不仅可以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而且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此外,土壤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及污染物转移构成人类多个层面上的不良胁迫和危害。研究长期暴露在重金属污染下的农业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对于农田土壤的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取自湖南省株洲工业园区附近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样品中,筛选出高耐受Cd2+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首先土壤样品在液体培养基中按着10-1、10-2、10-3、10-4、10-5一系列浓度梯度进行适当的稀释后,分别接种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摇床上对土壤中存在的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进行驯化和筛选,然后将得到的对Cd2+耐受性最高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作为菌源,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多次进行划线分离(传代3-4代),倒置培养,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然后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以鉴定耐Cd2+细菌和真菌。经对重金属污染的农业土壤进行耐Cd2+菌种分离研究发现,细菌对Cd2+的耐受能力较真菌要强些,细菌对Cd2+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可达到3000mg·L-1。真菌对Cd2+的耐受性较差,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2000 mg·L-1。分别选取一株对Cd的耐受性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并扩增16S r DNA和18S r DNA基因序列,然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Genebank上面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耐Cd2+真菌菌株可能为鞘腐败病病原菌属,耐Cd2+细菌菌株可能为假单胞菌属。本实验丰富了耐Cd2+细菌和真菌种属信息,为后续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提供高效的菌株资源。第二部分,研究湖南省株洲工业园区附近农田根际土壤中几种重金属对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的丰度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潜在影响。首先测定土壤理化参数和物种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皮尔森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碳(SOC)与各种重金属浓度显示显著的正相关,而重金属污染极大的抑制了脱氢酶活性(DHA)。重金属和与土壤呼吸显示负相关,而与微生物生物量(MBC)之间没有相关性。定量PCR(QPCR)和聚合酶链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大大减少了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群落结构。手动选择的RDA分析结果表明,SOC、Cr和Cd与土壤细菌群落的更替显著相关(p<0.005),分别解释了26.9%(p=0.002)、6.8%(p=0.002)和7.9%(p=0.005)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Cr、SOC和Cu与土壤真菌群落的更替显著相关(p<0.005),分别解释了16.9%(p=0.002)、15.3%(p=0.002)和9%(p=0.005)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通过结合不同的环境参数,它将促进更好的理解重金属污染对于农田根际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全面评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