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我国废除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后,房地产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发展趋势不仅左右着经济走向,也关乎民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宅价格同样也水涨船高。住宅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越来越大、房价攀升速度远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上涨速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将房地产行业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并不尽人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新兴城市一合肥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合肥市住宅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找出引起合肥市房价异常增长的真正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调控建议,这对于合肥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合肥市住宅市场现状,本文对合肥市住宅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所收集的2007到2016年数据对各影响因素与住宅价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合肥市住宅价格与住宅年完成投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土地交易价格的关联度高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数量、利率、房屋租赁价格、国房景气指数与住宅价格之间的关联度。为进一步研究合肥市住宅房地产价格影响机制,文章选取关联度相对较高的住宅年完成投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交易价格这三个指标来对合肥市住宅价格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借助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经济计量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短期内合肥市住宅价格的变化相对于住宅年完成投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交易价格的变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最终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交易价格都会正向拉动房价的上涨,而住宅年完成投资额与房价的波动则是先呈正相关后稳定为负相关。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对合肥市住宅价格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土地交易价格,其次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完成投资额。最后运用指标指示法对合肥市住宅价格水平的合理性进行了判断,并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从土地供给、开发商投资、消费者购房和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联盟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国内外生产力促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优点,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近年,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政策,明确了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装配式住宅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构件的生产与装配施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