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在分析京津冀区域会展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考察了区域会展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其他产业发展的效果。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内北京会展业市场发展迅速,而河北和天津相对落后,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不平衡趋势比较明显。进一步构建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并评估会展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指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会展业与当地优势产业的关联度较弱,会展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潜力仍可进一步挖掘。为此提出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区域会展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会展业伴随现代生产与服务业而产生,对城市经济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作为绿色产业的会展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城市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贡献。另一方面会展业又常常依附于具体产业,因此会展业还具有间接的生产服务性功能。特定城市或经济区域的会展产业发展程度取决于诸多要素,例如经济发展条件、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等。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三条以经济发展带为特征的会展产业带中,京津冀区域会展带特征最为显著。其基本特点是京津冀区域内北京会展业市场一支独大,河北和天津的会展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整体上京津冀区域的会展业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驱动作用不够显著,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值也较小。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推进,首都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等为区域内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区域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提出经济增长是从“增长极”开始,然后逐步传导到整个区域。同样地,区域内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增长极开始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根据京津冀区域内三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已有的会展发展资源,北京应该着力培养“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这两个会展业的增长极。天津重点培育与八大支柱产业相关的贸易展览,并利用双城联动与北京合作承办一些知名展览和会议。河北会展业的重点是培养各会展城市的“全国性”展览,并借助北京和天津的会展资源,开展联动活动,从而快速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随着教育和医疗资源的转移,河北要积极承接这两方面带来的学术会议。节庆活动和奖励旅游方面,三地均有一些尝试性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品牌知名度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京津冀三省市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资金、技术和人才合作,以各自具有优势的会展项目为载体,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会展业的发展和增长,同时实现会展对区域内产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