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后高灌注脑出血(Hyperperfusio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HICH)临床特点并探讨HICH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7年12月282例行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7例HICH患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高灌注脑出血组(n=7)和无高灌注脑出血组(n=275),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CAS,术后发生HICH7例,疾病发生率2.48%,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2.57±8.50)岁,2例行双侧CAS,5例行单侧CAS,其中5例脑叶出血,2例脑叶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出血平均时间为17.57h;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5例术后血压控制欠佳,其中1例术后收缩压高达202mmHg;7例后循环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3例同时行后循环动脉支架置入;3例两侧颈内两侧颈内、外动脉,前、后交通动脉,脑膜支等均无代偿;2例脑出血患者死亡,5例脑出血患者好转出院。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3个月脑梗死病史、冠心病史、TIA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是否为症状性狭窄、是否置入后循环动脉支架、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大脑前动脉发育、术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对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HICH组相比较,HICH组术后血压升高(P=0.001,P<0.05)及后循环动脉狭窄(P=0.0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是否出血作为因变量,后循环狭窄、术后血压升高、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症状对侧颈动脉狭窄作为协变量构建二分类模型示术后血压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OR=14.952,95%CI:2.543-87.906,P=0.03)。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脑出血与术后血压升高及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关,其余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