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和演化具有规律性,湖北省内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东密西疏的态势。这种人口空间格局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湖北省人口分布特征及演化,对认识湖北省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引导人口流动与合理布局,发挥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制定合理的区域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依据人口分布理论和人口与经济协调理论,以湖北省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1990年至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与演化特征。基于2010年第六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空间回归,进而探讨湖北省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1990年至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与演化特征。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北省人口分布呈现集聚现象。人口密度较高的县级行政区的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也较高,而人口密度低的县级行政区的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也低。呈高-高正相关的人口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市所辖行政区。呈低-低正相关的人口集聚区域连片分布在湖北省西部地区。二十年间湖北省人口重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②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选取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四大类13个指标,运用OLS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人口密度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湖北省人口分布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地形起伏度与地区人口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湖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适宜性研究。通过计算人口地理集中度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运用耦合指数,将湖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协调发展型的县级行政区较少,分布较为分散;经济滞后型的县级行政区最多,集中分布在湖北省西部与边缘地区;经济超前型的县级行政区多为区域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