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把握国际分工深化的历史机遇,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出口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中国跃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由于出口中包含了大量进口中间产品价值,中国制造业出口总值“虚高”。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理论,中国制造业国内增加值仅占出口总额的60%左右,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贸易获利能力不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高。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出现了明显的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通过引入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因此,制造业服务化与贸易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及贸易增加值(Tiva)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14个制造业部门1995-2011年出口的贸易增加值绝对额、贸易增加值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并进行了跨国比较。结果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整体较低。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仅有40%左右,但上升趋势明显。 基于上述典型事实,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制造业服务化对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理论方面,本文从专业化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结合理论模型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影响贸易增加值率的理论机理。并进一步区分了服务投入的来源对异质性行业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制造业整体的贸易增加值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来自国内的服务要素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增加值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行业类别看,技术复杂度越高的行业,制造业服务化对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程度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