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礼萨·汗时期经济与社会文化现代化研究(1921~1941)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伊朗面临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军人出身的民族主义者礼萨·汗发动1921年政变,推翻了没落的恺加王朝,建立了伊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巴列维王朝。在他统治时期,先后推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这些改革虽然最终由于二战的爆发和外强的入侵而被迫中止,加上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因此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尽管如此,改革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不但挽救了伊朗沦亡的厄运,而且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把伊朗现代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成就斐然,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伊朗已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独立民族国家。然而,使伊朗在深层次上向现代化迈进的,是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革新。礼萨·汗通过金融改革整顿税收、增加政府收入,首先为稳定政局和政治军事改革提供了坚强后盾:通过发展现代化工农业和交通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国民经济基础:通过关税与外贸改革为国家争取了一定的权益。政治、经济等各项改革措施造成了方方面面的社会变革,特别是由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的妇女改革给伊朗女性的生活状况带来巨大的改观。在文化上,礼萨·汗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此外现代报业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改革。从一开始,礼萨汗的统治就利专制主义相联系。随着其他势力的削弱和权力的集中,他的个人独裁也在日益加剧。国家垄断经济,官方主导社会改革,政府包办文化事业,这是这一时期伊朗经济与社会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特点。本文归纳了该阶段经济与社会生活现代化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们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形成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对礼萨·汗和这一时期伊朗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代化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笔者曾在本“杂议”之六强调了干部的专业化问题,文中提出了关于“隔行如隔山,隔行也隔情”的命题。今天就来专门谈谈这个“情”的问题。$$ 这里所谓“情”的问题,主要是指相
报纸
<正>中风所致上肢痉挛性瘫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其导致的上肢运动功能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也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针刺结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改善了中风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纵横家崛起。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对社会、对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说服策略和口才技巧迥然不同。
<正>中国本部与美国之东部均各位於北温带大陆之东岸,惟中国之最南端较之美国南部纬度低十度而已,此就地理情形而言也。就气候情况言之,则二者颇相类似。若以其同纬度各地相
家庭暴力已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在我国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
当今世界 ,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访谈、座谈、文献资料检索等方法 ,从社会问题研究的视角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透视对妇女暴力行为所诱发的女性暴
本文总结了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如何整合课程资源,调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去理解和建构生物学核心概念。使学生在模型制作、交流展示、过程描述、画图对比等学习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