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伊朗面临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军人出身的民族主义者礼萨·汗发动1921年政变,推翻了没落的恺加王朝,建立了伊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巴列维王朝。在他统治时期,先后推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这些改革虽然最终由于二战的爆发和外强的入侵而被迫中止,加上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因此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尽管如此,改革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不但挽救了伊朗沦亡的厄运,而且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把伊朗现代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成就斐然,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伊朗已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独立民族国家。然而,使伊朗在深层次上向现代化迈进的,是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革新。礼萨·汗通过金融改革整顿税收、增加政府收入,首先为稳定政局和政治军事改革提供了坚强后盾:通过发展现代化工农业和交通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国民经济基础:通过关税与外贸改革为国家争取了一定的权益。政治、经济等各项改革措施造成了方方面面的社会变革,特别是由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的妇女改革给伊朗女性的生活状况带来巨大的改观。在文化上,礼萨·汗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此外现代报业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改革。从一开始,礼萨汗的统治就利专制主义相联系。随着其他势力的削弱和权力的集中,他的个人独裁也在日益加剧。国家垄断经济,官方主导社会改革,政府包办文化事业,这是这一时期伊朗经济与社会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特点。本文归纳了该阶段经济与社会生活现代化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们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形成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对礼萨·汗和这一时期伊朗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代化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