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合并AKI患者的临床特征;2.比较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特征;3.探索影响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患者的短期生存的危险因素;4.评估国际腹水俱乐部(International Club of Ascites,ICA)-AKI标准在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的患者资料,并按照年龄、性别两个因素在乙肝肝硬化腹水非AKI患者中1:1配对,比较非AKI组与AKI组患者的差异;将AKI组患者按照国际腹水俱乐部-AKI标准分为三期,比较各期患者的差异;将AKI组患者根据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作AKI不同分期患者的30天Kaplan-Meier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1.109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被诊断为AKI,平均年龄57.50±13.0岁,男性83例(76.1%),诊断后7天内病死34例(31.2%),30天内病死45例(41.3%)。与非AKI组在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终末期肝病模型、Child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KI-3期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平均32.67±18.84分>2期31.07±10.65分>1期25.99±10.46分,P=0.01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方面,三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的合并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但在腹水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P=0.023;三组在发生AKI时肌酐值,发生AKI的时间上差异显著,但基线血清肌酐及AKI后7天及30天预后无显著差异,P 值均>0.05。3.影响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患者7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hild评分(OR=1.442,95%CI:1.150-1.808),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9,临界值为10.5,敏感度为0.618,特异度为0.827;影响3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 Child 评分(OR=1.511,95%CI:1.204-1.896),曲线下面积为 0.812,临界值为9.5,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0.687。4.Kaplan-Meier曲线显示AKI-1与2期患者在30天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65.8%vs.38.1%,P=0.011;AKI-2与3期患者以及AKI-1期与3期患者无显著差异,分别为 38.1%vs.50.0%,P=0.635;65.8%vs.50.0%,P=0.169。但以入院后9天为分界线,分别作分段生存曲线后显示三组患者间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1.研究对象构成与西方国家数据差异大,总体病死率较国外报道的数据高。2.Child评分是影响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患者短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3.ICA-AKI新标准不适用于我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AKI患者的诊断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