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及其预后的评估和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既往认为其预后相对较好,如今发现不少患者肾损伤不可逆,最终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甚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AKI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所致AKI向CKD进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尚不明确,且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标志物。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缺血时间及打击频次对AKI及其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经典新型肾损伤标志物KIM-1、NGAL在判断AKI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AKI预后方面的价值。实验方法构建IRI动物模型体系,对不同缺血时间及打击频次的IRI小鼠模型的生化指标、病理改变、炎症、凋亡及细胞增殖等表现进行了逐一比较;并在不同疾病进展模型中对KIM-1、NGAL进行了动态监测。实验结果1.短时缺血可致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急性期过后可恢复正常;长时缺血可致严重肾小管间质损伤,进展至后期可出现间质纤维化等慢性化表现;2.可恢复性AK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轻、增殖明显,肾间质炎症反应可逆;进展型AK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肾间质炎症反应剧烈且持续,肾小管间质可见纤维化形成;3.在单次IRI打击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IRI打击,可加速已有的AKI向CKD进展进程;4.重复IRI打击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间质炎症反应及组织自我修复损伤的过程等机制可能参与了CKD的加速进展;5.血、尿KIM-1、NGAL水平均可较好地反映不同缺血时间及打击频次所致AKI急性期病情的严重程度,而NGAL能够比KIM-1、Scr更好地反映从AKI向CKD进展这一过程。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对不同缺血时间及打击频次的IRI所致AKI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模拟了临床上的三种常见情况:可恢复性AKI、进展型AKI及CKD基础上的急性加重;凋亡、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AKI的病情进展;KIM-1及NGAL均可早期发现AKI并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而NGAL相比于KIM-1、Scr能更好地监测AKI向CKD的进展过程。
其他文献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聋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倡导的教学模式和聋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教学由"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变,以促进聋生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号召,要立时代潮头,拥抱变化,发思想新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目的为解决阀芯类零件节流边毛刺去除不均匀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磁极板尺寸和曲率进行规律性研究和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磁极板的各个参数进行规律性仿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走变革、创新之路,高职院校的教学革新也在此行列当中。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在其管理模式上追求着创新,只有用这种发展的眼光看
肺部孤立性结节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在3cm以下的孤立性结节,无肺不张,肺部炎症,卫星病灶及淋巴结肿大,临床较为多见。由于影像学征象复杂、多样,如何做出定性诊断是一个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