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国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他的思想学说,无不彰显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宏大理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从其提出、发展和完善距今已有近一个世纪之久,但是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过时,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孙中山民生思想形成的背景与思想渊源。主要从孙中山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其家庭背景两方面进行探讨;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西方社会的民生思想、近代中国发展工商业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民生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第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民生问题是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解决民生问题根本在于变革生产方式;其次,实现民生要消除贫富不均,采取“平均地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以“预防私人之垄断”;最后,解决民生要实行强国富民,通过“振兴实业”以增强国家实力、“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农业”以足民食。第三,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特征及历史局限性。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具有注重发展生产力与强调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民生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民生思想始终贯穿着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把民生与政治和经济联系起来等特征;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民生思想混淆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对私人资本的改造不彻底、民生方案缺乏实施的主客观条件等三个方面。第四,孙中山民生思想对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启示。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民生问题实质上是“民心问题”,所以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改善和实现民生,坚持以实现人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作为民生建设的价值追求,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作为民生建设的出发点;其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因为发达的物质基础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再次,民生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快解决社会领域的突出问题,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建设,共享就是改善和保障民生,共享是对民生公正的坚守,有效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其他文献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微治理是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基层
学位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中心之间的联系作用,包括地域特色对于城市文化中心的重要意义、城市文化中心促进地域特色的融合发展等,随后介绍了以地域特色为基础对城市文化中心进行科学设计,包括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布局、结合原有建筑进行设计、塑造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和谐相处、表征地域文化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文化;地域特色;自然环境  引言  城市文化中心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处于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不仅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
摘要:“区域品牌化(PlaceBranding)”是指通过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品牌专属的特别体验,树立明确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从而形成顾客粘度。“区域品牌化”利用空间区域的潜在价值,塑造该区域特有的形象,提高区域价值。现如今,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价值消费群的出现,生活方式概念店(Style-Lifesho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方式概念店是应对追求多样性和稀有性,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