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教育哲学思想探微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9780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育人之心性以成人,还是造就有用的人才,乃现代教育聚讼不休之根本问题,其要者在于学者究竟学什么,学所以为人还是学知识技能。在“有用”的时代精神下,教育和为学以知识技能为首要,已成为不争之事实。这必导致教育的工具性与功利性,古谓“今之学者为人”是也。由是,精于算计已成为当今人的生存方式,人凭籍于外才能有所安立,从而自失其性,迷失其本。生命无所安顿,人格无有高贵,精神无处着落,乃现代人的普遍心态。熊十力先生有感于生命之困顿、人格之污下、精神之衰败,以探索生命之根、存在之本、价值之源为己任,认为教育和为学的根本首在于识大体、立大本,此乃学问之归墟;如学不究体,则万化无源、万物无本,人生无有归宿,道德无内在根源。为此,他以本心为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本体,认为万物本原与吾人真性本非有二,皆为人之本心;此心备万理、含万德、肇万化,是万理之原、万德之端、万化之始;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是吾人与万物所以生之实理。这样,熊十力就把本心提升为宇宙本体,使本心成为宇宙实体之心,同时又以本心收摄宇宙万有,使宇宙成为本心统摄下的宇宙,实现了天道性命的贯通。由此,人人所内在固有的本心就是人的生命之根、人生之本、价值之源;教育就在于教其本心、育其真性,为学就在于为此本心、学做真人。本心之证见,非经由实践不已的修为之功,笃实深纯,乃至克尽其心,无由以成。为学就在于尽吾人修为工夫使放失之心复其正位,而无一毫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偏曲之相,以纯其心性、成就道德人格;教育就在于教人于身心上做实践工夫,使本心复其清净本然、自然朗现,以尽显其仁德生生不息的创生之大用,使生命永立于自强不息、精进不已的人生之境。为此,熊十力提出了反己体认以见其本心、思修交尽以全其心性、心有存主以立定志愿、仁德之生生不息以创造生命的工夫修养论,从而提供了一条彻悟宇宙本原与生命真性本非有二的道德修养之路,以教人识得自家生命即是宇宙本体,从而实现浑然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成就顶天立地的君子人格。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研究。首先,搜集有关文献,探讨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的意义、层面及测量工具;其次探讨二者的关系;利用问卷方式,调查并获取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使教育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教师质量必须得到提高。教师在职前受到的教育较大程度上影响教师从业以后的教
人们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既有有效的信息,又有无关的信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工作、生活,人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信息上,同时抑制无关信息的影响。特别地,当两类信息互相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有关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
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推行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实施学分制,实施学分制要做好哪些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从当前各地区、各试点学校推行学分制的现状来看,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