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组织中CD21、CD23和CD3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为鼻咽癌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部)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病例共87例及20例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病例,所有标本经两位具有高级职称医师分别带阅片,复核原病理诊断。对所选病例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CD21、CD23和CD35。重点分析EBER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CD21、CD23和CD35三种分子的表达情况,讨论三种分子在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并与文献报道的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组织中CD21、CD23和CD35三种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探讨鼻咽癌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三种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EBE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87例鼻咽癌标本中EBER的阳性表达率为96.55%(84/87),高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标本中的10.00%(2/20),EBER在鼻咽癌组织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21在EBER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EBER阳性的鼻咽癌标本中CD21的阳性表达率为3.57%(3/84),只呈局灶状阳性表达,高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的0.00%(0/20)。3、CD23在EBER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EBER阳性的鼻咽癌标本中CD23的阳性表达率为2.38%(2/84),只呈局灶状阳性表达,高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的0.00%(0/20)。4、CD35在EBER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CD35在所有EBER表达阳性的鼻咽癌标本中均未见阳性表达,在鼻咽部粘膜慢性炎中亦不见阳性表达。5、CD21、CD23和CD35三种分子在EBER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敏感性最高:单独检测CD21(敏感性max=30.00%);特异性最高:联合检测CD23与CD35(特异性max=97.52%);阳性预测值最大:联合检测CD21与CD35(阳性预测值max=37.50%);阴性预测值最大:联合检测CD23与CD35(阴性预测值max=96.92%);诊断准确率的最高:联合检测CD23与CD35(诊断准确率max=94.64%)。结论:1、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CD21和CD23在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组织中有较低的表达率(3.57%和2.38%),而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中CD21和CD23文献报道表达率较高(93%和63%),并且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组织中CD21和CD23只呈局灶状阳性表达,而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则呈弥漫阳性表达,以上两点可作为EBER、CD21、CD23阳性表达的鼻咽癌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3、CD35在所研究范围内的鼻咽癌标本中未见阳性表达,而文献报道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中CD35分子呈较高的阳性表达率(89%),这一点可作为鼻咽癌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4、对于组织形态相似的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病例,联合检测CD21、CD23和CD35三种分子,并结合其他相关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