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丁舞是体育舞蹈的项目之一,它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具有体育竞技性和特殊性。竞技性体现在动作的爆发力、舞蹈的风格与变化多端的技术技巧等方面;特殊性体现在双人舞蹈动作配合的多样性、服装优美性,还有舞蹈鞋跟对腿部线条的衬托。服饰与鞋样的美,已经成为美化体育舞蹈动作的重要部分。仅就舞鞋而言,它的功能既有美学的价值,又有助力完成动作的作用,所以,会产生选手依据自己的个性与能力选择穿着不同鞋跟高度之说。当前,拉丁舞选手在竞赛与表演的时候须穿着有一定高度的舞鞋,舞鞋能够美化舞蹈动作的效能已被选手们认同。但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高度的舞鞋,特别是不同鞋跟高度的舞鞋与最佳发挥下肢爆发力的作用,类似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选手们还研究不多,存在一定的盲动性。拉丁舞主要依靠下肢部位完成动作,而下肢爆发力又是影响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关键要素。实践证明,长期穿着具有一定鞋跟高度的舞鞋进行训练,对发展下肢爆发力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至今还未见到相关理论研究的定论。无疑,这种看似虽小的课题对指导实践也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急需予以弥补。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研究3.5cm、5.5cm与7.5cm三种鞋跟高度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本文实验对象为武汉体育学院2018级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专选班的二十一名女大学生。实验前的选取标准基本一致,均无腿部疾病、接受过三年及以上的舞蹈训练经历,年龄均为19.14±0.47岁,平均身高为168.38±2.01cm,平均体重为54.51±2.27kg。确保实验前测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并将所有实验对象按鞋跟高度3.5cm组(n=7)、5.5cm组(n=7)与7.5cm组(n=7)随机分为三组;在进行八周相同的拉丁舞教学内容的学习后,依据立定跳远和测力台上跳跃动作的两项测量指标,检测她们的实验结果。所有数据执行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如下:(1)经组内对比,三组实验对象的立定跳远、CMJ动力学指标数值皆有增长。其中3.5cm组CMJ值的腾空高度、冲量、相对功率,蹬伸前半段平均加速度动力学指标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5.5cm组CMJ值的冲量、相对功率、相对力量,蹬伸前半段平均加速度、蹬伸后半段平均加速度动力学指标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7.5cm组CMJ值的腾空时间、腾空速度、相对功率、相对力量、蹬伸前半段平均加速度、蹬伸前后段平均加速度动力学指标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对比三组的提高程度,依次为5.5cm组、7.5cm组、3.5cm组。(2)经组间对比,5.5cm组和7.5cm组在CMJ值的冲量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5.5cm组优于7.5cm组;三组的立定跳远、CMJ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5.5cm组的增长量高于3.5cm组和7.5cm组。(3)经组间对比,3.5cm组CMJ值的腾空高度指标提升效果最佳;5.5cm组在立定跳远,CMJ值的腾空时间、冲量、相对功率、蹬伸前半段平均加速度、蹬伸后半段平均加速度指标上提升效果最佳;而7.5cm组在CMJ值的腾空速度、相对力量指标上提升效果最佳。研究结论:(1)女大学生穿着不同鞋跟高度的舞鞋,在经过八周训练后,组内比较立定跳远与CMJ动力学指标值皆有增长趋势,且多数CMJ指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穿着不同的舞鞋对提升下肢爆发力均有相同的作用。(2)女大学生穿着不同鞋跟高度的舞鞋,在经过八周训练后,组间比较三组之间立定跳远、CMJ动力学指标值,虽然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特征,但也显示出5.5cm高度的舞鞋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7.5cm,3.5cm最次的实际运用价值。(3)舞蹈鞋的式样对美化腿部线条有一定作用,而舞蹈鞋的鞋跟高度会影响下肢爆发力的发挥。拉丁舞练习者在选择舞鞋时既要考虑个人的喜好,也应依据自己的舞蹈能力的状态选择适应自己的鞋跟高度。只有充分考虑舞蹈鞋的选择要素,才能保障拉丁舞蹈动作优美完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