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已逐渐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归根到底是投资结构变化的结果。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半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技术和管理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产业结构也十分混乱,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从资本形成发展到获得先进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东道国可以引入本国缺乏的先进技术和资本,迅速建立起现阶段自身没有能力发展的产业,推动东道国原产业的升级换代,使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向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化,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力度。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所吸收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具有不同的技术转移作用,所以其对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就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港澳台及美日欧两种不同类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转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作用,从而试图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