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况义”的特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尼阁口授、张赓笔传的《况义》是最早专门介绍翻译伊索寓言的集子。明清之际大批传教士来华传教,耶稣会是其中一个重要修会。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在经过不断探索后,选择了补儒易佛的路线。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了解,耶稣会士采取学术传教的重要策略,著述立说,以基督教思想解释并改造传统儒家观念,以达到传播基督教义的目的。《况义》就是这种策略的产物。“况义”除了是当时一本译著的书名外,还是一种不同于“格义”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况”之意是“比”,“义者宜也,义者意也,师其意矣,复知其宜。”这种以基督教义阐释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也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特点。本文运用比较文学文学文化关系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汉文译本和各种翻译本的比较研究,试图分析《况义》中合儒、补儒与超儒的特点。本文以耶稣会士适应策略为背景,把金尼阁翻译的汉译本寓言与西方伊索寓言相对照,并对寓言中的基督教思想和儒家传统观念比较分析,试图分析《况义》的特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况义》的概况,包括它的时代背景、作者、篇目和金尼阁对西方伊索寓言的改编。第二部分是对《况义》的汉文文本的分析,主要是对《况义》中蕴含的基督教思想和儒家传统观念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探讨《况义》中的补儒、合儒与超儒。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况义》的文本和特点分析方面有所拓展。
其他文献
作为希伯来民族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希伯来圣经》的文学价值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长久以来,关
李白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典型性的诗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某些最基本的特征,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的一个缩影,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文化“符号”。本文
学术界对汪曾祺文学成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其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以及其生发出来的对传统文学继承的意味上。近年来,人们对汪曾祺的研究几乎都停留在对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分析上,较少
紫外(UV)光在植物光形态建成、次生代谢和叶色形成方面具有重要光生物学和光化学作用,在调控设施园艺优质高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人工光植物工厂和太阳光植物工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