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群的技术创新及绩效研究——以新竹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生态学理论引入产业集群,把以专业分工与社会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不同等级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定义为生态群。文章以高科技园区这类特殊而又典型的“生态群”为立足点,在分析产业群生态特性的同时,研究生态群的创新机制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应。在理论探讨之上,本文对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进行了实例研究,通过对其生态群形成环境、生态群特征以及园区的整体绩效进行全面分析,探索成功科学园的综合生态效应,从而为国内高新区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本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章的理论综述,对创新理论、集群创新理论和生态群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了理论沿革和他们之间的联系。重点对产业集群和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第三章的研究作了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基于生态群的集群技术创新分析是本文的核心,作者从“生态群”应具有的基本特性出发,分析了共生、竞争和网内价值流动对创新的推动作用。生态群的形成并开展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离不开地理环境造就的天然优势、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支持,因此,环境条件分析也被纳入分析框架。创新绩效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对绩效的分析是必要的,但产生绩效的前提是具有创新能力,生态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提升了单个企业乃至整个产业整个园区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创新绩效。文章的第三大部分是对新竹科学园区这一成功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态群形成的环境、创新生态网络特征以及园区产生的绩效,从而为内陆地区的高新区作为发展的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工程建设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少,大型国有工程建设企业组织机构臃肿、管理混乱、人员众多、效率低下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随着
初中生正步入懵懂的青春期,心智尚未完全成形,德育教育之于學生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德、智、体、美、劳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体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现代意义的中国家族企业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
任何一种培训都必须接受效果评估。 “培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培训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企业对培训最真切的感受。固然,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有效的培训对提升员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