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缘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方案设计、施工改造、融资等一系列服务,有效缓解了由能源费用急剧上升的带来的困境。EPC进入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当代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逐渐适应了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在政府、公共机构和企业中逐步推广开来并产生了实效。随着近些年高校的蓬勃发展,科研和生活能耗不断上升,而高校开展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手段均十分有限,单靠高校自身力量开展节能改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利用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手段,提高高校节能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社会建立节能减排的示范和引领效用。高校作为公共机构,节能事务也是一种公共事务,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对高校合同能源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2010年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广和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提出融资、税收优惠等相关办法,但笔者通过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浙江省内高校合同能源管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一方面由于高校属于公共机构,节能事务的开展受制度和财务的制约;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市场还未发展成熟,缺乏高校EPC项目的经验;高校领导层的重视程度、相关管理人员的技能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合同能源管理在省内高校中的推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完善政策法规、规范节能服务市场、加强EPC的宣传普及、提高合同能源项目的有效性、拓宽高校间及与节能服务公司的交流协作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推进高校合同能源管理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