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4年~2009年进行,针对福建省沿海滩涂外来有害植物互花米草疯长成灾,造成严重经济、社会、生态灾害,研究了我省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危害;选择在宁德、罗源、马尾琅岐的不同水域地点分别进行治理试验,通过对人工挖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对比,筛选总结出低毒安全的化学药剂“滩涂米草除控剂”及其操作规程这一目前快速有效的治理方法;通过采用“滩涂米草除控剂”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时期的正交设计试验,找出治草最佳施药期和最适剂量;研究了在治草迹地方格状营造红树林的方法和效果;对治理区养殖海产品进行残留检测和环境评价。通过以上研究实验,总结出一种快速、彻底、简便、安全的互花米草高效治理技术。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显示:1、治草效果显著。采用“滩涂米草除控剂”进行多区域、多方法治理,效果显著。施药一次可斩草除根,经3年观察无萌芽再生,除草率最高可达100%。2、可实施操作的农时较长。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在每年的4-10月期间,用机械将互花米草割除,待米草再长至40-60CM时实施施药,可实现全年有7个月农时时间进行治草。3、迹地环境友好。在治草迹地养殖缢蛏、泥蚶等水生物,经权威部门检测无残留,环境友好,养殖安全,证明米草除控剂低、无毒,可批量推广应用。4、营造红树林修复湿地生态。在迹地采用方格状方式营造红树林,有利于修复湿地生态,恢复迹地渔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