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艺术生态结构在当代呈现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现象。20世纪90年代开始,艺术策展人概念被引入中国大陆艺术界并广泛采用。它的出现源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态发展,强烈地要求艺术领域能敏感地反映出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因此,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诸如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图书馆学、博物馆学等行业的人士纷纷走向策展行业,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随着“当代艺术”体系在中国的建构,“策展人”逐渐成为中国艺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渐渐从实务层次走向理论层面,开始建立自身行业的知识体系,此时它的精神价值取向就必然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灵魂所在。本文研究的核心和重心是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价值取向。策展工作对象的主体是展览,而展览的立意便是展览中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也就是展览的立场。要实现策展人的文化自觉,前提就是要实现策展人的价值自觉,而其核心则是本土艺术价值取向的确立。如果没有本土艺术价值为铺垫,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艺术进程中,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将失去自身的文化身份。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都发生了外向型的转变,交流的频繁使得中国的艺术从形式、语言、风格、内容到历史、理论、思潮、实践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全面地进行着变革。尤其是全球一体化思潮的介入,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社会的兴起,以及高科技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展览中侵入了西方意识形态,这样,中国的策展人就会成为西方在中国寻找的文化掮客,按照西方的价值取向和话语方式进行策展。因此,我们必须从西方的价值取向和话语方式中脱身出来,真正回到中国本土价值的立场,促使中国当代策展人转向具有本土价值理想的行业知识分子的角色,也使他们的视角更趋向于“国际”的宏观范畴,进而成为国际语境中对本土价值孜孜以求的探索者。本文拟以“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与“本土艺术价值”为评述载体,以“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展览为研究个案,从中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与本土价值结合的发展痕迹,考察它们互为动因、互相影响的基本过程,以期对中国当代策展人的双适应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中国当代策展行业的理论研究略尽微力。
其他文献
百年前,我国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出版《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首次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冯小青进行心理分析,指出小青的悲剧根源在于其性压抑而致其心理变态。由于
《滇南诗略》在云南诗歌总集编纂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产生既受到全国范围内诗歌总集编纂热潮的影响,也是云南诗歌传统积淀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通过对《滇南诗略》的编纂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北纬20°18'~25°28',东经107°25'~109°45',北倚南岭,南波濒热带海洋,地形复杂,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
<正>一、关于项目申请报告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其重要举措之一是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今后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
作者回顾了早年与陈聆群先生的相处,并通过《八十回望》的阅读,加深了对陈聆群先生其人、其学问的进一步认识。
《三国演义》注重选取民间传说中的三国人物故事作为创作素材,思想倾向主要来自民众的道德评判,着力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是一部真
本文是《东亚乐器考》弦呜乐器中的第八部分 ,主要阐述了日本和琴的形成、演变过程。文章对琴的产生及其构造、琴与和琴之间的关系 ,以及现存于奈良正仓院中的十张和琴等作了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和劳务中“物质”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知识和信息”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智力资本、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知识创新步伐
贬官是唐代最常用的行政处分手段,唐代贬官制度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贬官表现形式多样,唐代贬官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降职,除此之外,还包括由实职改任闲职和由京官贬为外官或由
威尔第于1871年完成《阿依达》之后,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沉默年代,意大利歌剧所面临的危机、政治热情的消退、死亡意识的滋长都成为了威尔第搁笔十载的原因。当威尔第于1881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