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灵魂的家园——萧红的精神心理及其艺术感知方式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冷漠、命定的现实世界是与温暖、洁净、自由的理想境界构成了萧红中与笔下的二重空间;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交错运用使萧红的作品中弥漫着丰富的意蕴与奇妙的弹性和张力.种种反差完美融合于萧红以独特的写作方式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之中.该文拟从萧红现象中多重安然并存的矛盾着手,结合萧红的生命体系,试着对其文本和心理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把握.
其他文献
汉代是中国文化较为先进的时代,政治文化、管理体制、哲学思想、文学与科学技术都渐趋发达。 张衡正是在这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世界级全才人物,他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该文认为由于金庸小说文化内涵和叙事艺术的独特性,使之获得读者的广泛接受并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金庸小说人为叙事文要的一方面注重以人物性格统率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发
中华古典自然观是天人合一。它在宋代新儒家思想中得到充实。到晚明,天人合一的方式却发生了一次重要衍变。从以德为基础衍变为以情为基础。而这里的情是以身体本能或者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