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因此,高等院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现实却是国家重视、社会重视、学校重视,但受教育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既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则及其与大学生接受心理的内在联系的阐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因为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受到削弱,逆反心理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将逆反心理放在整个学生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去细致地研究,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表现、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并对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剖析,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再针对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引导和调适措施,比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出改进,以及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外部环境等等。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调适,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