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既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基于大样本的调查发现,包含眩晕在内的头晕症状可影响15%-20%的成年人口,前庭性眩晕约占眩晕疾病的四分之一,年患病率为5%,年发病率为1.4%,且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女性患者数量通常是男性患者的2-3倍。外周前庭病变占眩晕门诊就诊数的20.5%-72.7%。患者就诊时,医师往往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多项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做出诊断。通常的前庭检查方法包括冷热试验(bithermal caloric test)、转椅检查(rotary chair testing)、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ive test,HIT)等。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是在HIT的基础上,利用摄像头记录眼球运动,测试半规管高频VOR功能的检查手段。与传统方法相比,vHIT具有客观、简便、舒适、可定量等优势,与对半规管低频功能损伤较敏感的冷热试验结合,可提升总体的异常检出率,使眩晕疾病的诊断更加精准。本文将使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结合的方式,观察和探讨周围性眩晕疾病中半规管功能的损伤情况。目的:视频头脉冲试验结合冷热实验,考察周围性眩晕疾病中半规管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连续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具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断包括突发性聋伴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迷路瘘管、颞骨骨折。所有健康对照和患者均行视频头脉冲试验,所有患者行冷热试验。计算40名健康受试者六个半规管各自的平均增益、三个共轭平面的不对称比。病例数大于10例的疾病组将计算各半规管增益值、各共轭平面不对称比并与健康受试组比较。统计各疾病组扫视出现情况,及增益降低与扫视是否相伴发生;各疾病组vHIT异常例数及比例、冷热试验异常例数及比例,和两项检查总异常例数及比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各半规管增益值均接近理论值1,左后右前半规管不对称比为17.20%±11.53%。共收集到有效病例数61例,其中突发性耳聋伴眩晕32例,梅尼埃病14例,BPPV5例,前庭神经炎3例,迷路瘘管5例,颞骨骨折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组患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健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及左前右后半规管共轭平面不对称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异常vHIT结果包括增益降低且有扫视、仅增益降低和仅有扫视三种情况,各组vHIT异常率分别为:突聋伴眩晕组59%(19/32),梅尼埃病组43%(6/14),BPPV组20%(1/5),前庭神经炎组60%(2/3),迷路瘘管组40%(2/5),颞骨骨折组100%(2/2)。各组vHIT联合冷热试验总异常率为突聋伴眩晕组78%,梅尼埃病组86%,BPPV组60%,前庭神经炎组100%,迷路瘘管组80%,颞骨骨折组100%。结论:视频头脉冲试验具有便携、舒适、可定量、能分别检查六个半规管等优点,可精确诊断前庭神经炎,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梅尼埃病具有提示严重程度的作用。仅以增益值降低为异常判断标准,使视频头脉冲试验对除前庭神经炎外的外周前庭病变敏感性较差,需结合扫视情况共同判断。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联合可共同提高检查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