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往往依水而建,历史悠久的城市河道成为城市文脉延存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河流由最初的自然生态功能演变为以自然生态功能为基础并兼具社会、经济功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城市河流廊道作为城市中面积较大的水资源,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和亲水活动空间。通过建立河流生态系统,实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河流污染,景观构建等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城市健康河流廊道发展的趋势。针对城市健康河流廊道景观连续性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河流生态修复、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和学科知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和对比,归纳城市河流廊道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如何构建国内河流城市段景观连续的健康河流廊道方法和策略,根据研究结果对各分区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恢复治理措施。本文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河流廊道的相关实例,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对河流廊道景观内涵在广义的景观概念下做出了新的定义;对健康河流廊道分别从河流自身结构的健康、河流生境功能的健康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健康三方面进行全新定义,即河流廊道本身的结构和功能都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达到正常的生态标准,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人们亲水的社会功能需要。从历史、景观、生态等多角度深入探究河道景观的连续性内容及相应措施,通过对整体河流廊道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连续性策略。突破了传统的仅以河流为唯一研究要素,建立在充分了解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为城市服务等结构和社会功能的景观连续性研究,将为河流廊道景观环境连续性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汉中市河流廊道现状,从水域、岸线、陆域三个方面,运用行为识别系统BIS及本文研究成果对汉中市河流廊道景观进行分析,结合参与者的行为活动提出实现景观连续性的方法,并初步提出汉中市河流廊道景观连续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实践方案为城市河道景观连续性建设提出有效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城市河流廊道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