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目前仍然很高,是新生儿住院的首要原因,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表现为肌张力的改变及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症状,是导致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之一,它可造成手足徐动型脑瘫,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目前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经过多年研究,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神经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蓝光治疗、换血疗法、高压氧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另动物研究已表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胆红素脑病是有效的。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分子影像最主要的设备,它是将PET的功能代谢与CT的解剖结构相结合,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解剖学变化,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可利用静脉注射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示踪剂,经PET显像测定脑组织能量代谢,也可测定局部脑血流、局部氧代谢率、局部脑氧摄取分数及局部脑血流容积等。PET/CT在新生儿领域的运用目前报道较少,但从理论上使用18F-FDG PET/CT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可行性,并且在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等方面是具有应用价值的,值得深入研究。aEEG(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作为神经电生理检测手段,具有其一定优势,它没有环境的限制,为客观性、无创性、连续性的检查手段,尤其适合应用于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a EEG操作方便、电极少、图形直观且容易分析,故国内外目前正在开展应用于临床,并且深受广大儿科医生的推崇。目的:通过研究36周以上患有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在单纯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前后的a EEG多个项目指标及NSE、治疗后的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对比情况,为a EEG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可行性、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有效性及PET/CT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患胆红素脑病且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齐全的新生儿共2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常规组15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14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NSE、多项a EEG脑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率,分别测定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双侧基底节及丘脑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值。结果:1.NSE结果:两组的NSE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治疗后的NSE恢复更好(P<0.05)。2.aEEG结果:常规组治疗后的SWC、癫痫性活动及异常程度均较前有改善,亚低温组治疗后的a EEG的多项指标均较前也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亚低温组在治疗后的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均较常规组在治疗后的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恢复情况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T/CT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脑葡萄糖代谢率有明显差异,亚低温治疗后的各脑区脑葡萄糖代谢改善更加显著(P<0.05)。4.相关性:在两组各自治疗后的a EEG异常程度与治疗后的NSE及18F-FDG PET/CT所测脑代谢率有相关性,治疗后的NSE与脑葡萄糖代谢率具有相关性。结论:a EEG可用于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一定疗效,能更好促进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的脑细胞能量代谢恢复;亚低温治疗及18F-FDG PET/CT检查较少出现副作用,可以安全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