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悖论视角下的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悖论是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理论表现,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满足这种需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对生态悖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利用和建设自然。人类社会的经济生产活动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灾害发生。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初始阶段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然而西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悖论现象对其生态建设目标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些生态悖论现象的存在也将制约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生态悖论的视角对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生态悖论、西部大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接着阐述了生态悖论及其表现,并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从而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对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悖论现象及其导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西部开发面临开发和治理两难。定量分析部分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出西部地区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用计算结果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2000-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呈明显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缓慢上升变化。将二者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从2000年到2008年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状态,2008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217 hm2/人,较之2000年增长了82%,并且人均赤字仍有扩大的趋势,生态环境压力继续增强,生态悖论现象尚未消除。西部地区持续的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发展模式一直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要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消减生态赤字,消除生态悖论现象,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供给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寻求到合理的生态代价与适度的生态承载能力的动态平衡临界点。本文最后一章基于本文的理论和定量分析,对西部大开发如何克服生态悖论现象,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传统经典分类学研究对分类学家的经验要求较高,而近年来分类学从业者日益减少,很多生物类群的分类学进展缓慢。尤其对于热带地区节肢动物,目前已被描述的物种仅仅占其真实物
依据自身工程工作经验,并结合高职风电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拟建设一套以技能点为核心(为主轴)的风电运维专业资源库。该资源库以风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主体,根
海路运输形式日渐成为危化品跨国家、跨地区运输的主体。危化品货物特殊理化属性以及海运过程中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造成货物运输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从复杂科学角度出发,海上
为了制备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节能降耗和增效的改性预焙碳阳极, 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阳极添加剂组分的选择优化及复合添加剂的合成, 筛选出了含有Al, Mg, F, O等多种元素的复合添
文章以英国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首先对国际化概念、大学国际化标准进行了概括性的文献回顾和总结,并结合近年英国大学国际化实证研究项目.总结出大学国际化的优
<正>有人说,最好的高考模拟训练题莫过于往年的高考真题!国家考试中心原高考化学命题组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曾说:"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处于湖南省职教界前列的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也应势正在不断加快步伐、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积极推
<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探究,提高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积极实现
在教师教育理念下,师范大学的学生培养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教师的院校培养方面,教师教育开放化对师范大学师范性的弱化,教师资格制度需要完善等。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