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及情绪调节能力探索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医生常会碰到一类“困难的病人”,这类患者常反复就诊,伴有与自身躯体症状严重程度不相称的高焦虑水平,常常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与医疗资源的浪费。DSM-5提出了“躯体症状障碍(SSD)”来诊断这类患者,在临床操作用诊断标准中加入了心理阳性B标准,其心理特征及情绪调节能力也成了探索其病理心理机制的重要角度。目的:1.描述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临床特征。2.探索SSD患者心理学机制,包括述情能力、防御机制等,为患者的心理治疗和预防可提供一定依据。3.初步探索SSD患者情绪调节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以DSM-5临床定式检查(SCID-5-RV)为金标准在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消化内科、中医科门诊纳入患者,匹配性别及年龄设置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后以问卷填写的方式完成:PHQ-15(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WH0DAS 2.0(WHO残疾评定方案2.0)、PHQ-9(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症状量表)、WI-8(健康焦虑评定量表)、SSS-8(躯体症状量表-8)、SSD-12(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F-12(12项健康调查简表)、TAS-2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DSQ-88(防御机制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对于同意接受测试的受试者,以人脸识别软件Face Reader(版本号7.1,Noldus信息科技公司)为情绪调节能力识别方法及工具,进行表情识别及情绪调节能力探索,测试中共展示7组共49张表情图片,每组包含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平静、高兴7种表情各一张,测试全程录像后导入软件进行情绪识别并记录数据。结果:1.SSD患者较对照组未见显著人口学资料差异(P值均>0.05)。2.SSD患者躯体不适时间更长(P=0.001)、过去12个月内就医行为更多(P=0.035),对治疗的满意度更低(P=0.032),主观评估治疗效果较差(P=0.042)。3.SSD 患者 PHQ-9(中位数 13.0)、GAD-7(中位数 12.0)、TAS-26(75.1 ± 11.6)得分更高(P<0.05),其中TAS-26因子1(19.1±5.7)及因子2(23.2±4.8)得分均升高(P<0.01),DSQ-88中躯体化因子分更高(5.56± 1.90,P=0.002),LES总分(中位数64.0)及负性事件因子分(中位数64.0)更高(P=0.004、0.002)。4.SSD 患者 PHQ-15(中位数 13.0)、SSS-8(中位数 10.5)、SSD-12(中位数 21.5)、WHO DAS 2.0(中位数16.7)得分显著更高(P值均<0.05),PCS(中位数40.4)、MCS(中位数32.3)得分显著更低(P值均<0.05)。5.躯体负荷及生活质量预测因素:PHQ-9评分、躯体化防御机制因子分与PHQ-15显著相关(R2 改变量分别为 0.036、0.003,P 值均<0.05);SSS-8、GAD-7、TAS-26总分为WHO DAS 2.0的显著预测因素(R2改变量分别为0.256、0.068、0.130,P值均<0.05),SSS-8、SSD-12总分为PCS得分的显著预测因素(R2改变量分别为0.133、0.048,P值均<0.05);PHQ-9评分为MCS得分的显著预测因素(R2改变量为0.258,P=0.028)。6.SSD患者较对照组识别表情图片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7.SSD患者较对照组接受相同刺激时情感分布、效价(-0.04±0.14)及唤醒强度(0.35±0.09)均无明显差异,情感效价与TAS-26因子1及因子2具有相关性(P=0.032、0.039)。8.情绪效价及唤醒程度预测因素:愉快情绪强度为效价的显著预测因素(R2改变量为0.494,P<0.001),可解释变异49.4%;愤怒情绪强度为唤醒程度的显著预测因素(R2改变量为0.452,P=0.023),可解释变异45.2%。结论:1.临床特征方面,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就医次数多,对医疗信任度及满意度低,主观评估治疗效果更差,同时躯体负荷更重,生活质量更低。2.心理特征方面,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水平高,存在较高的述情障碍,特别是识别区分自身情感和躯体感受能力较低,更多地采用躯体化等不成熟防御机制,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多。3.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不仅与其躯体负荷相关,也与其焦虑抑郁水平、述情障碍、防御机制等心理特征显著相关,临床医生除症状外也应关注其社会-心理背景,引导患者的认知及行为,使其正确识别和接纳自身情绪和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情感调节方面,躯体症状障碍患者识别他人情绪、情绪唤醒及回应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目前相关研究结论不一,更提示临床医生应对躯体症状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评估,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团队学习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可能性。方法:到儿科实习的96名学生随机分为团队学习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实验组参与教学查房的形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对
本文以台湾师范大学汉语第二语言中介语数据库为基础,在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了2"较早为学习者习得;"了1"则要经过数年伴
文章详细介绍了UNIX系统中的编辑器VI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技巧。
期刊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必修一中,《荆轲刺秦王》的课下注释(26)说:“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不知道这条注释本于何典?中庶子并非管理国君车马的官,管
期刊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时照组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
J波是心电图上出现的一种异常变异。应用计算机实现J波自动分类对J波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时频域和相空间两个分析角度,一方面使用调Q小波变换(Tunable Q Wavele
1课堂体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采用赏识性的语言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尝试体育,逐步引导其参与体育,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这是使其产生运动兴趣的第一步.
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带预处理的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即通过在基带进行修正型高斯脉冲成形来达到频谱控制的目的,对基本高斯脉冲进行抑制旁瓣的低通滤波处理即可得到修正型高斯脉冲
【目的】木聚糖是双子叶植物中次生壁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在维持植物次生壁的完整性和植物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木本植物中,木聚糖对木材性质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有重要影响
目的探讨蜈蚣藻多糖(GFP)的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GF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的影响;用Millicell小室测定GFP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用Matr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