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怀瓘的书论在中国书法理论史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所撰写的著作流传甚广,有《书议》、《书断》、《书估》等著述,晚唐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中就收了诸多张怀瓘的著作。他在《书断》中对自古以来的一百七十四名书家的生平、官职、书法进行撰写、品评,提出的“神、妙、能”三品论书成为后世品评书法的标准,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品评设立了基本框架。本文拟从现有的资料为切入点,从新的角度对张怀瓘的三品论书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主要为四个方面,前两方面是对“神”、“妙”、“能”内容的新析,后两方面是就“神”、“妙”、“能”三品论书的当代意义进行讨论。第一方面是笔者在仔细研读《书断》中对各品书家的描述后,总结出“神”、“妙”、“能”三品书家的特点;第二方面是笔者在阅读历代书法理论后,找出有涉及到“能品”、“妙品”或“神品”的理论,并对比这些理论与张怀瓘三品论书的异同点,从而体现出张怀瓘的三品论书在中国书法品评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妙用,如庾肩吾开启了三品论书的先河、《书后品》对《书断》的启发、《续书断》保留了《书断》的品评类别并创新了品评方式、蔡襄“神气”论对“神”品论的继承、李之仪对“神”品论的新型理解一一“神遇论”、冯班的“本领”说、姜宸英的“神明”说、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对品评标准的创新等理论;第三方面是笔者在结合当代书坛现象后较三品论书的历史局限性、继承性和当代书法品评内容的拓展进行了些许的研究;第四方面是笔者在结合当代书法学习现象后探索三品论书的具体实践意义,包括“神”、“妙”、“能”三品之间的学习与转化、三品论书公正的评书意识与厚古不薄今的评书态度及三品论书对当代书法品评的指向意义。由此,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发掘“神”、“妙”、“能”与众不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