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高效、稳定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于硅材料生产过程的高能耗和重污染,使得硅晶体太阳能电池应用成本居高不下,急需替代技术。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无论从电学性能还是制造成本,无疑都成为最具潜力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本文研究了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技术,着重研究了极具潜力的多晶硅薄膜制备方法,铝诱导晶化(AIC)法。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glass/Al/a-Si叠层结构,通过铝诱导晶化(AIC)的方法制备了多晶硅薄膜(poly-Si thin film),系统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薄膜晶化过程的影响;理论研究了铝诱导晶化机制——铝诱导层交换(ALILE)的初始过程;重点探索了无需后续退火处理的AIC法和低掺杂率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薄膜晶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时间、铝膜厚度、退火气氛的种类以及衬底形貌对AIC晶化过程具有复合的影响,为了得到电学性能优良的多晶硅薄膜,需要优化组合上述参数。2、用数学模型描述了铝诱导晶化机制:铝诱导层交换(ALILE)过程中非晶硅原子向铝层扩散(stepl)和在铝层中成核(step2)的动力学过程,在这个模型的框架下,对成核之前铝层中硅原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成核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Si溶解到铝膜中的激活能EA为0.57 eV,利用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铝诱导晶化法能够使非晶硅(a-Si)在低温(<577℃)下实现晶化的原因。3、用直流磁控溅射外加偏压电场的方法,在铝膜上制备了glass/Al/Si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AIC非晶硅制备多晶硅薄膜过程中,通过外加偏压电场的方法,显著降低了AIC制备多晶硅薄膜的温度(<100℃),在无需后续退火的条件下制备了高晶化率(晶化率>90%)的多晶硅薄膜。4、在AIC过程中,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温度模式下对glass/Al/a-Si进行了退火处理,制备了多晶硅薄膜,并对其铝掺杂浓度和Hall迁移率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非晶硅的QCGE AIC(硅原子的快速扩散Q;冷却成核C;晶粒的慢速生长G;铝原子的向外扩散E,QCGE)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较低的铝掺杂率(2.0x1016cm-3),霍尔测量表明,多晶硅薄膜中铝掺杂浓度依赖于制备过程中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模式。为通过AIC制备多晶硅薄膜过程中降低铝掺杂浓度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