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便秘对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影响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分组对照研究分析便秘对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间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的12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有便秘病史,将120例病例资料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为有便秘病史的患儿,B组患儿为无便秘病史的患儿,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复位平均用时、复位成功例数及未复位成功例数。结果120例确诊为肠套叠的患儿中,A组43例,复位平均用时5.82±1.92分钟,复位成功38例,占88.37%(38/43),未复位成功5例,占11.63%(5/43);B组77例,复位平均用时4.75±1.58分钟,复位成功72例,占93.50%(72/77),未复位成功5例,占6.49%(5/77)。发现A组较B组治疗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复位成功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间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法治疗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便秘并不影响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但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空气灌肠的风险,还会增加患儿X线辐射暴露风险并且延长患儿的痛苦。空气灌肠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尽量减少便秘对空气灌肠治疗过程中的影响,以达到缩短空气灌肠治疗时间,提高空气灌肠安全性的目的。第二部分 开塞露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开塞露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间确诊为肠套叠的3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6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行空气灌肠前给予开塞露一支保留灌肠,对照组行空气灌肠前不应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儿复位平均用时、复位成功例数及未复位成功例数结果312例患儿均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其中实验组156例,使用开塞露后均有排便,复位平均用时4.45±1.28分钟,复位成功140例,占89.74%(140/156),未复位成功16例,占10.26%(16/156);对照组156例,复位平均用时5.08±1.67分钟,复位成功129例,占82.69%(129/156),未复位成功27例,占17.31%(27/156)。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复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复位成功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空气灌肠前使用开塞露可以明显减少空气灌肠的治疗时间,降低肠壁坏死穿孔的几率,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患儿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提高了空气灌肠的安全性。而且,减少了治疗时间也就减轻了患儿在空气灌肠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提高家属的满意度。但是滥用开塞露也会对患儿造成不利的影响,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