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及解旋与升主动脉弹性相关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及解旋与升主动脉弹性相关性。方法选自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的患者90人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其中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30人。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组成匹配、性别组成相匹配。所有组受检者均测SBP、DBP、计算PP(脉压差),利用超声技术检测升主动脉收缩期末内径、舒张末期内径,计算主动脉僵硬度(β)和扩张性(AD),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基底段旋转角度(PBR)、心尖段旋转角度(PAR),并根据曲线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Ptw),根据左室扭转的运动曲线,找出MVO点扭转角度及AVC点扭转角度,计算出左室等容解旋比例及解旋率。结果1.高血压组β、PAR、Pt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AS、A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β、PAR、Ptw、AS、A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PBR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组IVRT、AVC点扭转角度、MVO点扭转角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IVRT、AVC点扭转角度、MVO点扭转角度、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血压等级的上升,AS、AD逐渐减低,β、PAR、Ptw逐渐上升,不同等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PAR、Ptw、AS、A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等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PBR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血压等级升高,IVRT、AVC点扭转角度、MVO点扭转角度逐渐升高,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逐渐降低;不同等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间IVRT、AVC点扭转角度、MVO点扭转角度、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均衡体重、BMI、体表面积、LVM、LVMI、LDL-C、HDL-C、TG、TC的影响后进行偏相关分析,β仍与PAR、Ptw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0.554;与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9、-0.527。6.均衡体重、BMI、体表面积、LVM、LVMI、LDL-C、HDL-C、TG、TC的影响后进行偏相关分析,AD仍与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7、0.514;与PAR、Ptw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507。结论1.主动脉僵硬度(β)与左室扭转角度呈正相关;与等容解旋比例及解旋率均呈负相关。主动脉扩张性(AD)与左室扭转角度呈负相关;与等容解旋比例及解旋率呈正相关。2.左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并且随着血压等级提高呈上升趋势;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较正常组降低,并且随着血压等级的上升逐渐下降。3.原发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僵硬度β较正常人增大,随血压等级上升而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扩张性AD较正常人降低,并有随血压等级上升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深秋的一天下午,具体哪一天记不太清楚了,暂且叫做某日吧.rn为一桩小三害死恩人丈夫又反告恩人的狗血官司,我在南方某城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虽然还未开庭,身心都已疲惫至极.
期刊
一  这是报社背后的一条半截巷。  巷子里开满了槐花。  她看到了十九号的门牌,走过去,又走了回来。院墙是灰色的,墙根新刷了石灰水。两扇铁栅栏门一开一合,门房是有的,但没有门卫。院里摆了两幢红砖筒子楼,挤出一条狭小的空坝。有小孩在踢皮球,踢到墙上,弹回来,再踢。  七年前,她念中学,来过一回。啥都没有变,只是栅栏生了锈,红砖斑驳了,楼里的通道也窄了,搁着鞋柜、碗柜、矮桌、婴儿车。有点像学生宿舍,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