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水系作为城市中稀缺性资源之一,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其生态问题凸显。《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站在国家层次法规的高度确立了蓝线在城市空间管制中的作用和地位,《办法》中确定了蓝线规划的原则性内容,在蓝线具体划定方法、划定的程序、划定的标准上有所欠缺。现行蓝线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编制内容过于刚性、编制过程生态缺失等问题,所以对河流的管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生态问题积累促使生态文明理念、空间管制理念的提出,为蓝线规划的研究奠定了现实背景;并且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5)的颁布为蓝线规划的研究奠定了法律基础;涉水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蓝线规划开辟新的视野,为蓝线规划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探讨生态视角下的蓝线规划转型,试图构建生态转型下的蓝线规划的理论体系,创新蓝线规划思路和规划内容,对各地河流保护、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并从生态学、河流相关生态规划以及蓝线规划三个视角对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给出基本的判断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其次,以蓝线规划现实问题入手,剖析当前蓝线规划在规划编制中、编制成果中以及规划实施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层面和规划层面两个方面深刻探讨、反思问题的原因,最后阐明蓝线规划体系转型的方向。第三,构建蓝线规划的生态化内涵理论体系。阐明生态导向内涵,然后分析生态导向和蓝线规划的耦合机制,强调蓝线规划引入生态思想的必要性,最后试图对出生态导向下的蓝线规划编制理念、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和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创新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并期望能指导以后的蓝线规划编制。第四,将生态导向下蓝线规划的思路落实在规划的编制上,创新蓝线的具体划定方法、程序、标准以及蓝线规划编制实施体系。第五,以笔者实际参与的项目《以广州流溪河(从化段)蓝线规划》为例,予以实际运用。是试图对生态导向下的蓝线规划编制的价值取向、思路、技术方法和内容框架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是笔者对蓝线规划编制如何体现“生态优先”深入思考,期望对未来的各地蓝线规划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