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地最普遍、最简便和最经济的方式。本研究选取内蒙古东北部赤峰克旗砧子山境内天然大针茅典型草原上的自由放牧家庭牧场为试验区,于2009年以实验生态学为手段设置试验,并通过测定草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植物生物量、植物含碳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含碳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总碳储量及不同组分碳储量的分布格局,进而评价典型草原在放牧条件下,草地碳储量的更新潜力及草地可持续发展潜力,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固碳减排的潜在作用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各个区中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有所不同,对照区为60.38g/m~2,轻度放牧区为66.80g/m~2,中度放牧区为44.93g/m~2,重度放牧区为32.72g/m~2。轻度放牧可以使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增加,而中度和重度放牧都使其减少。放牧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来改变其碳储量,放牧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含碳量的影响不显著。2.各个研究区中植物地下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的为对照区652.87g/m~2,各个放牧区均低于对照区,轻度放牧区为546.48g/m~2,中度放牧区为518.36g/m~2,重度放牧区为413.54g/m~2。放牧使植物地下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减少,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减少量增大。与地上部分相同放牧主要通过使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减少而导致其碳储量减少,植物地下部分的含碳量仍然比较稳定,受放牧影响不显著。同时放牧会导致地下根系分布表层化现象更严重。3.放牧对土壤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放牧会改变表层土壤的容重,而对深层土壤的容重基本没有影响,另外放牧会使表层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各个研究区中,对照区的土壤单位面积碳储量明显高于各放牧区,其值为2370.39g/m~2,轻度区为891.68g/m~2,中度区为1212.61g/m~2,重度区为1723.38g/m~2,与不放牧相比放牧会使土壤单位面碳储量下降。4.综合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研究结果,得出各个研究区中草地总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值,对照区最高为3083.64g/m~2,轻度放牧区为1504.96g/m~2,中度放牧区为1775.90g/m~2,重度放牧区为2196.64g/m~2。放牧会使大针茅典型草原单位面积总碳储量减少,但是各个放牧强度之间并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