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大针茅草原碳储量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地最普遍、最简便和最经济的方式。本研究选取内蒙古东北部赤峰克旗砧子山境内天然大针茅典型草原上的自由放牧家庭牧场为试验区,于2009年以实验生态学为手段设置试验,并通过测定草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植物生物量、植物含碳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含碳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总碳储量及不同组分碳储量的分布格局,进而评价典型草原在放牧条件下,草地碳储量的更新潜力及草地可持续发展潜力,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固碳减排的潜在作用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各个区中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有所不同,对照区为60.38g/m~2,轻度放牧区为66.80g/m~2,中度放牧区为44.93g/m~2,重度放牧区为32.72g/m~2。轻度放牧可以使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增加,而中度和重度放牧都使其减少。放牧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来改变其碳储量,放牧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含碳量的影响不显著。2.各个研究区中植物地下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的为对照区652.87g/m~2,各个放牧区均低于对照区,轻度放牧区为546.48g/m~2,中度放牧区为518.36g/m~2,重度放牧区为413.54g/m~2。放牧使植物地下部分单位面积碳储量减少,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减少量增大。与地上部分相同放牧主要通过使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减少而导致其碳储量减少,植物地下部分的含碳量仍然比较稳定,受放牧影响不显著。同时放牧会导致地下根系分布表层化现象更严重。3.放牧对土壤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放牧会改变表层土壤的容重,而对深层土壤的容重基本没有影响,另外放牧会使表层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各个研究区中,对照区的土壤单位面积碳储量明显高于各放牧区,其值为2370.39g/m~2,轻度区为891.68g/m~2,中度区为1212.61g/m~2,重度区为1723.38g/m~2,与不放牧相比放牧会使土壤单位面碳储量下降。4.综合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研究结果,得出各个研究区中草地总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值,对照区最高为3083.64g/m~2,轻度放牧区为1504.96g/m~2,中度放牧区为1775.90g/m~2,重度放牧区为2196.64g/m~2。放牧会使大针茅典型草原单位面积总碳储量减少,但是各个放牧强度之间并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在治理环境污染和能源再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钨酸铋(Bi2WO6)作为一种多层奥里维里斯(Aurivillius)结构的复合氧化物,由于其禁带宽度只有2.7eV,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性能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不同的化学方法相继开发出来用于制备不同形貌和不同尺寸的Bi2WO6微纳米材料,从而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改善。本文以Bi(NO3)3-5H2
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特点与思想概述  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建立为发端,它为我国新闻学理的研究、新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拓荒和奠基的作用。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按照惯例,民国起止时期大致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期间的新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闻教育的诞生与萌芽时期(1920年~
摘要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要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儿童。”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发幼儿好奇好问,喜欢探索,促进其自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设计教学实践中想问、敢问、爱问,重在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环境回应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设计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摘要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上,应遵循简便的原则。所谓简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方便教师使用,而且方便教师每节课使用,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课堂,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简单选择 高效使用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普遍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我们随手拿一个多媒体课件剖析一下,会发现里面很多内容完全可以由小黑
  几年前,孟子论舜和《论语》13.18节中"父子相隐"一段话引起了一场有关伦理和法律关系的激烈争论,正反双方主要围绕着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展开.本文将另辟蹊径,拒绝用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