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梨是梨族新秀,不仅其色泽鲜艳、外观美丽、肉质脆嫩、汁多味甜,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发展受到广大果农关注。本文的研究地点位于昆明松花乡重点水源保护区腹地,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药剂防治已经成为果树生产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红皮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红皮梨的品种介绍、种质资源分布、优良种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然而对于红皮梨害虫及其危害特点调查和综合防治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为提高红皮梨害虫综合防治成效,生产优质、绿色的红皮梨果品,调查研究云南红皮梨主要害虫的种类、数量特征以及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思路,为红皮梨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红梨园害虫种类分布有6目,30科,45种。在数量上,蚜科的相对丰富度最高,达到0.6592,其中梨二叉蚜占绝大多数,分布广泛。主要害虫的相对丰富度大小排列为:蚜科>天牛科>蝽科>刺蛾科。蚜科的梨二叉蚜在早春为害花芽和叶片造成叶片卷曲、落花落叶,春夏引起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其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还可引发煤污病;天牛科的梨眼天牛其幼虫为害红梨树枝条、蛀食枝干,严重时可造成树干枯死甚至整株红梨树死亡,其成虫为害叶片;蝽科尖角碧蝽、稻绿蝽主要发生在春夏季,是红梨树开花结果的重要季节,为害红梨的花、果和叶,对红梨的产量造成影响;刺蛾科,由于其幼虫的取食量相当大,对红梨树的危害也较严重。综上所述,红梨树主要害虫是同翅目蚜科梨二叉蚜、半翅目蝽科尖角碧蝽、稻绿蝽,鞘翅目天牛科梨眼天牛、鳞翅目刺蛾科褐边绿刺蛾、黄刺蛾和双齿绿刺蛾。
2.通过对红梨园害虫个体数量变动趋势、优势集中性变化特征以及害虫优势度的分析,得出,在4月中旬和8月中旬,红梨园害虫种群个体数量呈现最高峰值,梨二叉蚜的个体数量占优势,优势集中性变化趋势上表现为:在4月和8月份出现最大峰值,优势度最大;此外,3月下旬到4月上旬蝽科害虫个体数量较多,发生较为频繁;3月下旬、8月至9月期间梨眼天牛数量相对较多,活动较为频繁:8月、9月和10月刺蛾科害虫个体数量较多;因此,梨二叉蚜是上述时期的优势种,蝽科、梨眼天牛和刺蛾科个体数量也较多,也为主要害虫,应该在各个相对时期重点防治。
3.通过对红梨园害虫群落个体数及主要害虫(梨二叉蚜、梨眼天牛、蝽科、刺蛾科)个体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红梨园害虫群落及主害虫种群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水平分布的差异性,在红梨树上部、中部内侧、中部外侧和下部四个垂直方位上水平分布的差异性。指导综合防治的有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害虫种群主要在红梨树的南面和中部外侧为害;其中主要害虫梨二叉蚜主要集中在红梨树的南面和中部外侧为害;梨眼天牛主要集中在东面和下部为害;蝽科和刺蛾科害虫其个体数在水平方向分布主要集中的红梨树的东面和中部外侧为害。
4.根据红梨园主要害虫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学特性,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如下:早春季节,红梨园间作绿肥,可增加梨二叉蚜的天敌数量并对其有效控制;坐果后,果实套袋可提高果品质量减轻多种害虫的危害;夏季在果园使用诱虫灯,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成虫,有效降低虫口密度;秋冬季结合修剪预防害虫;坚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避开花期成熟期等重要时期,,有效防治红梨园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