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关节绞锁的三种术式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关节绞锁的三种术式的疗效。  方法:回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9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颈椎脱位伴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3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其中8例行前路手术治疗,即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固定术或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固定术(A组);5例行后路手术治疗,即后路切开复位融合固定术(B组);25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即先行后路复位融合固定后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固定术或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固定术(C组)。收集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改善情况、椎体水平移位情况以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评分的改善情况。  结果:A、B、C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比A组和B组长,C组术中出血量比A组和B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Cobb角恢复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Cobb角恢复情况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obb角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A、B、C三组椎体水平移位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椎体水平位移改善情况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椎体水平位移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除2例B级无变化外,其余患者均提升1~2级。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植骨全部融合,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  结论: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关节绞锁的三种术式(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都能达到解除关节突关节绞锁,解除椎管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目的,能有效治疗下颈椎脱位。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具有术后Cobb角改善情况、椎体水平移位情况以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评分的改善情况较好的优势,能更好地恢复颈椎稳定性,解除椎管压迫,更有效地治疗下颈椎脱位。
其他文献
物理教学中“实验”的分量举足轻重.但是,目前职业高中的物理实验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从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总结了职高物理多实验教学与班主任工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呼唤生活化,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活化,将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文章深入分析英语教学生活化内涵
目的:本课题通过跟踪对比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华法林与单用华法林的临床抗凝效果,意在总结和探讨通心络胶囊的抗凝机理和临床抗凝疗效,以期为通心络胶囊运用于房颤患者的预防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中职院校也面对这新的挑战与机遇,英语教师还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革新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