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41例,平均年龄55岁(39~73岁)。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2例、Ⅱ期13例、Ⅲ期4例、Ⅳ期2例;组织学分级:G1级16例、G2级19例、G3级6例;组织学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31例,其它类型癌10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3例、未分化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32例(单纯型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期14例、分泌期1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PR和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进行x<2>检验。
结果:
(1).在正常、增生和癌症组PR和PRB的表达结果如下。①.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R阳性表达率为96.00%(24/25)。32例异常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PR阳性表达率为90.63%(29/32);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阳性表达率为6585%(27/41);PR阳性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5、P<0.05),三组不同子宫内膜组织PR的表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RB阳性表达率为92.00%(23/25);32例异常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PRB阳性表达率为81.25%(26/32);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B阳性表达率为21.95%(9/41)。三组不同子宫内膜组织PRB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3.93、P<0.005)。
(2).癌症组PR和PR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PR和PRB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B则无此变化。
(3).32例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中,PR的表达在非典型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单纯型增生,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的表达在单纯性增生与不典型性增生表达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PR和PRB在正常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率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PRA和PRB失调有关,并进一步推测这种比例失调是内膜癌早期发病原因。
2.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PR可能与预后因素相关,提示PR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演进发展有关,并可协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