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目的: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出足量的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来满足实验需要。初步了解在3种储存温度下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数变化。方法:脱颈处死60-80g清洁级SD大鼠,分离其双侧股骨、胫骨。超净台中冲洗骨髓腔。骨髓冲洗液离心弃上清后,使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情况,传代至P3代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使用Countstar细胞计数仪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37℃、25℃、4℃储存情况下细胞数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证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镜下其生长状况良好。间充质干细胞在37℃、25℃、4℃储存情况下短时间内细胞数未见明显下降。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纯度可满足实验要求。第二章间充质干细胞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术后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尾静脉注射0.5m10.9%生理盐水,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尾静脉注射收集的P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0.5ml,间充质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重悬十0.5m10.9%生理盐水的2×106个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组均在手术24h后心脏采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IL-10, Tn-T。心脏置于4%多聚甲醛液体中48-72h,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结果:TNF-α值: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组TNF-α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值:间充质干细胞组IL-10水、平较脓毒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上清液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T值: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组Tn-T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充质干细胞组与上清液组及假于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