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服务贸易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传统的低附加值领域过度到新兴的高附加值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正逐步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在许多国家,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力,在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由于金融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并且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业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金融业产业基础的薄弱,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运用了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评以及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得出:(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逐年上升,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金融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比较小,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比较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远小于进口额,贸易逆差严重,贸易结构不平衡。(2)2001-2012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的测算值最小,在(-0.8,-0.4)范围内波动,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测算值都大于0,并且从2006年以后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的测算值最为平稳,但都小于0。我国与印度、韩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在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3)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因素是影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员工素质以及信息化水平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均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业的垄断性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具有抑制作用;金融服务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也很重要,但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度的政府干预等都不利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即要扩大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提高其资产质量及其盈利水平;重视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提高金融业的人力资本质量;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扩大金融服务需求;协调各产业的发展,支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转变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增强金融系统的内在稳定性;发挥政府作用,引导金融服务贸易合理化发展;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机,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