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京尼平苷对大鼠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特点,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与实验组(50只),将60只大鼠,进行腹腔麻醉后,打开腹腔,暴露附着于精囊内侧的前列腺背叶,其中假手术组10只大鼠注射蒸馏水0.2ml,其余50只大鼠分别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0.2ml。手术后7天,将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造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前列康片)对照组、京尼平苷高剂量组、京尼平苷中剂量组和京尼平苷低剂量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阳性对照组(前列康片组)灌胃给予前列康片混悬液2g/kg;京尼平苷高、中、低剂量组经灌胃分别给予京尼平苷混悬液20mg/Kg、10mg/Kg、5mg/Kg。给药体积10ml/kg,1日1次。连续给药28天后,观察大鼠一般大体状况,而后处死大鼠,取前列腺称湿重,并计算前列腺重量系数。收集到的大鼠前列腺按摩液用于检测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数量及乳酸脱氢酶5(LDH5)与乳酸脱氢酶1(LDH1)的比值。而后把大鼠前列腺分为两部分。其中右侧叶用于制备病理切片,光镜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前列腺病理改变,并对前列腺组织内细胞总数及炎细胞、成纤维细胞、腺体数量和腺腔的面积等形态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左侧叶匀浆,取适量上清液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和IL-10含量。结果:(1)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各组大鼠体重出现差异,模型组大鼠体重最低(310.29±20.68 g)。与模型组比较,前列康片组(333.22±20.61 g)与京尼平苷高剂量组(334.89±18.52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高剂量京尼平苷可改善CP大鼠总体情况,使体重趋于正常水平;(2)前列腺重量系数:模型组大鼠前列腺重量系数(0.49±0.13)较假手术组(0.23±0.01)大鼠有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前列康片组(0.33±0.07)和京尼平苷高剂量组(0.29±0.05)可明显降低前列腺重量系数(P<0.01),京尼平苷中剂量组(0.37±0.06)也可降低前列腺重量系数,但弱于上述两组(P<0.05),说明中、高剂量京尼平苷可减轻CP大鼠前列腺的炎性渗出与炎性增生,并有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京尼平苷效果优于前列康片(P<0.05);(3)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康片组和京尼平苷中、高剂量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卵磷脂小体水平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表明中、高剂量京尼平苷可降低CP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卵磷脂小体数量,并且中剂量和高剂量京尼平苷升高卵磷脂小体数量的作用明显强于前列康片(P<0.05);(4)LDH5/LDH1:与模型组比较,前列康片组和京尼平苷中、高剂量组前列腺液中LDH5/LDH1值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IL-1β、IL-6、TNF-α和IL-10:与模型组比较,前列康片组和京尼平苷中、高剂量组CP大鼠前列腺中IL-6、TNF-α明显降低,IL-10含量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前列康片组和京尼平苷高剂量组在IL-1β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显示,京尼平苷中、高剂量组及前列康片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且以高剂量京尼平苷作用最强;(6)前列腺病理改变:前列康片组与京尼平苷高、中剂量组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减少,腺泡上皮多恢复正常,腺腔内分泌物增多。与模型组相比,京尼平苷高剂量组及前列康片组前列腺间质中炎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腺体数量与腺腔面积升高(P<0.05或P<0.01):京尼平苷中剂量组间质内的炎细胞数及腺体数量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高、中两种剂量(20mg/Kg、10mg/Kg)灌胃给药对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1)显著降低CP大鼠的前列腺重量系数;(2)降低CP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提高其卵磷脂小体数量;(3)逆转CP大鼠前列腺液中LDH5与LDH1比值;(4)显著改善由消痔灵所致的CP大鼠的前列腺的病理变化,使病理指标趋向于正常动物的水平。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前列腺内前炎细胞因子(IL-1β、IL-6、INF-α)、提高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减轻炎细胞浸润、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恢复前列腺分泌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