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现阶段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选择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政府正处于职能由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模式转变的时期,以慈善为主体的第三次分配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补充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产品提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企业竞争环境,兼容社会责任和经济目标;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同时慈善事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在培育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行的财政政策一部分已经落后于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部分甚至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规范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财政政策,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立完整的适用中国慈善组织和慈善捐赠主体的财税政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为导论。从“诈捐门”、“郭美美事件”等引发慈善事业信用危机的具体事例出发,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构建论文分析的框架结构,确定论文研究的慈善事业财政政策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政策。论文正文的第二部分对慈善事业及其与政府财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进行了阐释。在这一章中,首先对慈善及慈善事业的概念、功能与作用、政府介入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政府财政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手段。笔者认为慈善事业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补充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产品提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企业竞争环境,兼容社会责任和经济目标;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慈善组织本身的志愿性、公益性特征可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但其在资金来源、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足则需要政府做好政策服务、关系协调、监督管理。财政政策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有:财政补贴、项目委托、税收政策。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现行财政政策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这一章里,首先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建立与发展、管理与运行、法律政策环境、资金筹集、慈善文化等基本状况,其次总结了财政政策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最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问题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工具比较单一,财政补贴过于集中,税收优惠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有待加强,财税政策缺乏统一和规范性。第四部分介绍了利用财政政策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样本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借鉴。通过介绍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政策,发现其政策运用体现在适当加大对慈善事业的财政投入、注重发挥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功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化的财税管理、注重慈善事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第五部分基于以上论述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公共财政和慈善组织之间服务性合作关系;二是制定慈善服务购买计划,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三是发挥税收的激励功能;四是慈善组织相关财税管理工作的优化;五是增加财政对慈善事业宣传教育的专项支出,强化民众的慈善理念;六是制定慈善组织财务制度法律、加强财税法制建设。